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东林元老(1/6)
戚继光在南北的核心战斗力是每年十官节制的把戏,让戚帅出去打仗,不给任何的枷锁,随意施为。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万士和率先反对,上一个孤儿寡母,大将带着军队出征的将帅名字叫赵匡胤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万士和作为礼部尚书自然要反对。
皇帝就是再信任大将,也不能这么玩儿,玩火要尿炕的!
戚继光这时候是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若真的没有协理军务,他打赢了也是输。
对于京营不设总督军务这件事,大多数的朝臣持有反对意见。
“先生之前说,将官受制文吏不啻奴隶,夫平日既不能养其锋锐之气,临敌何以责其有折冲之勇?”
“万尚书,大明何时开始,文官节制武将督军的?或者说咱大明督军制度,自何时起?”朱翊钧开口询问了一个问题,文官总督军务这件事,在宣德年间之前,并没有出现过。
万士和一时间被问的有点懵,他思考了许久说道:“从正统年间靖远伯王骥起。”
朱翊钧继续问道:“那就是了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并无文官督军之说,自正统年间起,那万尚书能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吗?”
万士和思虑再三,他俯首说道:“英庙正统二年,都督蒋贵统兵剿胡寇在捕鱼儿海败亡归,同年五月,主上遣王骥前往问讯,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王骥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王骥承密旨,戮都指挥安敬,遂缚安敬斩于辕门。”
朱翊钧再追问道:“正统二年,王骥承了谁的密旨,杀都司都指挥使安敬?”
万士和沉默了许久才艰难的说道:“英庙主上。”
“彼时英庙几岁?”朱翊钧丝毫不打算放过万士和,继续追问道。
“十岁。”万士和说完就沉默了。
他眼前的小皇帝已经足够英明了,但是小皇帝从来没跟哪个官员说,你去把都指挥杀了去。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说道:“朕读史无错的话,洪武二十一年,大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彻底打掉了北虏的皇帝号,自此胡虏庙堂不设。”
“捕鱼儿海极远,深入虏境,都督蒋贵等统兵前往捕鱼儿海剿匪,败归,其败亡究竟为何?”
“好,且不论败亡为何,就说王骥奉密旨杀都指挥安敬之事,未经审问,直接绑缚辕门之外斩首,以彼时礼法纪纲,这么做合乎法度吗?”
“臣不知。”万士和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朱翊钧见万士和不答,他立刻说道:“那以今日之礼法纪纲,合乎法度吗?”
刑部尚书王之诰俯首说道:“陛下容臣详禀报,大明律有言:六部、都察院、按察司并分司及有司,见问公事,但有干连军官,及承告军官不法不公等事,须要密切实封奏闻,不许擅自拘问。”
“于今日法度而言,亦不符合法度。”
刑部尚书王之诰是搞刑名的,陛下问合不合法啊?他自然要出来说辕门杀将到底合法不合法,根据明文规定,王骥杀都指挥使,是不合律法的。
“不符合。”万士和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兴文匽武这么多年,大明眼下文贵武轻的局面比之正统二年,有之过而无不及,现在文贵武轻,尚且不能整出辕门问斩都指挥这种大活来。
麻贵、麻锦等十数位参将,张居正处置结果都是徐行提问,杨博解救,张居正也没多加阻拦。
正统二年,王骥已经辕门斩将了,杀的还是一个都指挥使,一省戎事之长官,这不是典型的你说王法,王骥觉得有些好笑吗?
朱翊钧颇为有些感慨的说道:“往事俱往,过去的事儿不再论,可是生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