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1/5)

当初王谦鼓噪精纺毛呢生意的时候,王崇古第一时间反对,因为他觉得这个帛币的生意,一旦波及到小民,惹了众怒,他们家一定会被拉出去斩首一刻钟,从那个时候起,王崇古就一直在思考平替,聚宝盆必须要有,王崇古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他就是一个聚敛兴利的佞臣。

所以,在旧的聚宝盆被砸掉之后,王崇古用最快的速度献出了另外一个聚宝盆继续聚敛,这一次是三桅夹板舰和五桅过洋船。

五桅过洋船也在名单之中,张居正之前就跟皇帝讨论过了,此时出海的大明商船,都是武装商舶,没有武装的商舶在海上,都是他人嘴里的肉。

上一次稽税院扩编的时候,大明朝廷已经在武装商舶这件事上,做出了让步,入港不张弓填药,便不作约束。

五桅过洋船的丁字型是最强悍的武装商舶。

五桅过洋船一共有甲乙丙丁四种型号,其中甲是原型船,部署在吕宋一艘,松江、宁波、福州、广州各一艘,之后就停产了,因为在设计上存在许多的缺陷。

而后出现的是乙字型,这种海船主要是用于外贸,也就是减配版,夹板、撞角、火炮等等,都有减配,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安东尼奥、费利佩二世、沙阿买买提都是购买的这个型号的船只,这个船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继续加装炮台和增加火药数量,私自加装很容易导致侧倾,稳定性较差。

而丙字型是大明的主力战舰,部署超过了二十五艘,是战舰,没有任何商舶属性,这是放眼整个海洋世界,都是火力最为强横的战舰。

而丁字型,是大明用于海贸的民间武装商船,比乙字型的火力稍强,但极为有限,但是丁字型的航速极快,航速快的设计是为了摆脱海盗在,增加海贸的效率和速度。

在新的交易行里,交易的票证里,将丁型五桅过洋船分为了一千份,因为五桅过洋船的售价过于昂贵了,即便是减配再减配的丁字型五桅过洋船,单艘的售价也超过了十臣,出点馊主意,就是波及数百万百姓的生计,比直接杀人还要狠毒。

得亏朱翊钧是个知行合一的君王,说以民为本就是以民为本,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举着大旗进行政治活动,始终践行自己的政治承诺,而王崇古作为投献臣子,做的事儿,便不是那么天怒人怨、那么人神共愤,相反,王次辅在张四维死后,所作所为,大利大明。

什么样的君王决定了什么样的臣子,君王要的,就是投献臣子展现出来的姿态。

“那么是否允许商行在海外自建番国?”朱翊钧抛出了今天的第二个议题,燕兴楼交易行设立在京堂的好处是为了方便操控,为了方便控制各大商行,那么商行在海外是否可以自己建国,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讨论的问题。

张居正看完了奏疏,王崇古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什么叫在海外自建番国?就是商行拥有独立自主的衙门,有自己的军事、有自己的外交、有自己的税赋、有自己的司法等等,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立场问题,王崇古没法谈,这涉及到了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

在一个帝制国家之中,这个问题,显然是不能触碰的问题,王崇古的本意是避而不谈,默认既定事实。

避而不谈也是一种态度,表达的是一种默许,只要在海外混的好,大明就默许这个自建番国的存在。

张居正思考了片刻,问道:“陛下认为呢?”

“这个问题在交易行设立之初就应该确定好,朝廷是否允许自建番国的存在,否则日后,就是一堆的麻烦事,日后无论是否承认,对大明无益,对海外自建番国无益。”朱翊钧首先明确的表明了态度,这个问题可以谈,而且必须谈。

自建番国事实性存在之后,大明朝廷再承认番国的合法性,必然涉及到了一个归属问题,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