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2/3)
显祖,这位号称大明戏圣和大明莎士比亚的读书人,也和邹迪光一样,今天必须要踩着张居正的名声,扶摇直上不成?
汤显祖现在也有点回过味儿来,略显无奈的说道:“那江陵公的同乡王篆的确在四处结纳,串联科举,让人故意写的差一点,好给江陵公的三公子腾位置,即便是他为元辅,有功于社稷,我也不愿认同这种行为。”
朱翊钧歪了歪头喊道:“王御史,热闹看够了吗?要是看不清楚,就到里面来看。”
王谦本来只伸出了个脑袋,听到陛下让他过去,就乐呵呵的走过去一拜,满脸堆笑的说道:“兄台真的是好雅兴!这个江陵公的同乡王篆,我给皇爷带来了,兄台玩得高兴就好。”
“把人带上来!”
关键人证王篆,被两个家丁给带了上来。
董其昌心里已经在大吼大叫了,不对劲,完完全全的非常不对劲儿!
王谦是什么性格的人,董其昌太清楚了,王谦给过何人面子?是那种恨不得把《我的刑部尚书父亲》几个字写在脸上的家伙,可没少给顺天府找麻烦!王谦他就是真的惹不起,比如张居正几个儿子,那也是绕着走,而不是服软。
看看现在这个京城阔少在干什么?在讨好,还把人提前抓了。
这黄公子究竟什么人?董其昌其实已经猜出个、张懋修,因为父亲的缘故,哪怕是考中了进士,也做不了官,张居正不是严嵩、也不是徐阶,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是小阁老,徐阶的儿子徐璠是太常少卿。
皇家格物院的确是个好去处。
此时,西土城内,大明前首辅高拱,前刑部尚书王之诰,坐在一起研究着新科进士录,大抵是朝廷有优老之德,再加上大明财政的确是宽裕了,这二位都领了全俸,逢年过节还有恩赏,日子过得倒是极为惬意。
高拱放下了茶盏,戴上了老花镜,看着新科进士录,笑容满面的说道:“今年军户占了三成半,一共一百零五人,比上一科多了十五人,好事。”
军户,是大明政坛上一股韧性极强的力量,高拱也是出身于军户,但和张居正这个泥腿子不同的是,高拱也是官宦之家,他父亲就是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
比如李东阳、万安、刘吉、梁储、夏言、王家屏等等名臣,也都是出身军户,这股力量能够有效的钳制遮奢户口舌颠倒黑白,倒行逆施。
自天顺以来,军户出身的进士累年减少,在弘治年间甚至低于了两成半,现在恢复到了景泰年间的三成半。
“日后只会越来越多,江陵公整饬学政,大明京营和水师的学堂,可不是私塾,是官学,这要是弄好了,啧啧。”王之诰笑着说道:“也不是笑话这些个遮奢户,张居正在刨他们根儿了,他们还在计较一时得失,怎么一个蠢字了得。”
“就以现在科举加入了矛盾说和算学而言,这帮个不知民间疾苦的望族子弟,只会越来越难考中进士了。”
高拱靠在太师椅上,他有些疑惑的说道:“你跟张居正是儿女亲家,跟他说一声,还不能重新入仕吗?整日在西土城跟我这个糟老头子聊天,好生无趣。”
“回不去了,我是逃兵,陛下信我,张居正都决计不肯信我。”王之诰指了指自己,摇头说道:“我还不如你呢。”
高拱拿起了一份杂报看了许久,邸报上的内容,字少事大,但缺少分析,各党杂报,倒是办的不错,他拿着一份杂报递给了王之诰说道:“眼下清丈,只有河南和四川两个老大难了。”
“河南藩王多,清丈难可以理解,山东有个兖州孔府,现在倒了,这四川也是老大难?”王之诰看完了杂报,大明清丈还田之事中,进度最慢的是河南,进度第二慢的是四川。
张居正清丈从万历元年就开始了,一直到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