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八章 种植园的奴隶一年可以吃120斤肉(1/5)

开封到嘉峪关的驰道,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奇观,这条路线的经济价值远不如从开封到武昌府,武昌府是湖广的首府,乃是通衢九省之要地,如果从开封修到武昌,那么陆运和河运也会被打通。

这条驰道一定是赚钱的。

从京师到广州这条驰道,可是工部念念不忘的一条贯穿大明南北的驰道,但是工党党魁,还是选择了修往嘉峪关。

这看起来都是为了皇帝陛下重开西域的‘好大喜功’,但重开西域的重要性,已经一再论证,不重开西域,大明就永远无法真正拥有河套,失去河套,就会失去卧马岗的金山银山铜山煤山,失去胜州、大同府附近的煤炭,失去煤银对流,大明经济就会和过去一样,一潭死水。

开封到嘉峪关的驰道,在宁夏中卫和绥远驰道连接,这不是好大喜功,这是战略投资。

王崇古发现有点误判了,他本来以为要说服陛下如此投资一条注定要赔钱的驰道,陛下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毕竟陛下的节俭天下皆知,但就是简单一开口,陛下就立刻答应了下来,甚至没有任何的犹豫。

节俭≠吝啬,陛下从不吝啬,节俭是陛下的化趋同,也是王化的一部分。”

“南衙龙江造船厂在年前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大工匠在家中自缢了。”工部尚书汪道昆面色凝重的说道:“整个事情,站在事后去看,十分简单,但身在局中,难免有些扑朔迷离。”

“为何自缢?因何缘故?每个大工匠都是朝廷宝贵的财富。”朱翊钧的话里带着一些怒气,这可是大工匠,整个大明还不足三百之数的大工匠!比进士还稀少的大工匠!

汪道昆将整件事娓娓道来,从事后来看,这就是一场骗局,但这位大工匠身在局中,中招了。

民间民坊之间的竞争手段极为恶劣,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可谓是手段尽出,其中就有一种进攻性的挖墙脚的行为。

挖人的手段非常简单粗暴,将对方关键项目的关键人物,用远高于市场的劳动报酬挖墙脚,做出各种许诺,只要将对方挖过来,就是成功了,所有的许诺一般不会兑现,因为这个关键人物或者高价值目标,挖人的一方,并不需要,只是对方不能拥有。

与其自己进步,不如破坏敌人。

这位大工匠在龙江造船厂也是关键人物,是一个船坞的总代办,负责五桅过洋船的建造,是龙江造船厂重建之初就已经在的老匠人,大工匠被高昂的报酬所吸引,最关键的是对方的家学,对方的家学有名儒坐堂,这是匠人学堂所不具备的条件。

为了小孙子上学,这位大工匠离开了龙江造船厂。

悲剧开始了。

到了这民坊大工匠才发现,民坊压根就没有生产五桅过洋船的能力,画的大饼压根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五桅过洋船对于民间商船而言,并非一种必需品,巨大的投入不见得会有回报的项目,利润为导向的民坊,是不会大笔投入的。

之前的许诺倒是兑现了,大工匠发现在一身的本事,压根一点都无法展现,不仅如此,在半年后,民坊以不合适为由,辞退了大工匠,之前的许诺都成了镜花水月。

大工匠在百般无奈之下,只能自谋生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龙江造船厂。

造船厂的总办赵士祯找到了大工匠,面谈了一番后,将大工匠聘回了造船厂,但大工匠回到了官厂,却受不了旁人指指点点,最终自缢而亡。

赵士祯雷霆大怒,严查之后,发现不仅仅是因为匠人们的指指点点,还因为大工匠在离开官厂之后,欠了一屁股债。

南京是留都,留都也是都,居京师,大不易,大工匠在官厂住的是官舍,到了民坊要住民舍,买了一家宅,大工匠多年的积蓄被掏空,还欠了不少的钱。

多种情绪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