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章 尘缘已断,金海尽干(3/5)

肯帮忙的问题,而是做不到,别说来倭国这种地方,就是绥远,大明皇帝给了一些丰厚的条件,都没几个读书人愿意前往。

在读书人眼里,鸟不拉屎的穷山恶水,蛮夷连人都不是,到这些地方做事,他们无论如何都是不肯。

所以,这次的谈判,最后达成的共识是,部分特别地区进行检地,在检地完成之前,要确保粮食供应,防止出现百姓一揆,导致白银矿山停工的旧事发生。

“那么现在来谈论一下赔款问题吧。”徐渭开始了谈判的第二个议题,倭国对大明的若干赔偿问题。

毛利辉元因为图谋大明水肥,被大明抓了个现行,照许诺赔偿,而织田信长要赔付一千五百万银的助军旅之费,第一年要给三百万银,后面是为期四十年的展期。

大明皇帝发明的这套年息4%展期四十年,就是明晃晃的钝刀子割肉,就是一点点的掏空倭国的所有。

葡萄牙也有三十年的所谓低息展期,但大明对葡萄牙没有穷尽一切手段的朘剥,甚至还分享了部分的利益。

对付一个已经完成了国朝构建的国家,就要用这种办法,一点一滴的掏干净它所有的血肉,才能将其彻底消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倭国是一个拥有以下的小额,而不是一贯大钞,这种善良的行为,是为了可持续的竭泽而渔,源源不断的获得倭国的白银,客观上促进了倭国的商贸发展。

即便是为了赔偿借贷的宝钞,其总数仍然保持在浮动之内,不让宝钞的贬值速度过于迅速。

“倭国宝钞能不能换钞,换成大明海外通行宝钞?哪怕是新发行的宝钞。”织田信长询问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他之所以思考锁国令,其实也是出于无奈,被迫锁国。

大明建起了高墙,物理上是对马岛、济州岛、长崎总督府、琉球总督府,而在经济上,则是宝钞,就这两条缰绳,拴在倭国的脖子上,随时都可以让倭国窒息。

倭国的宝钞是特殊的,是没有蕉麻的,是废纸一堆,不能在海市上直接交易到货物,织田信长希望能够获准,使用大明海外通行宝钞,这样一来,军事上的封锁对经济的影响就会变得很小。

除了军事封锁、经济封锁外,大明也实质上对倭国完成了外交封锁。

红毛番在长崎建立了教区,甚至还有九州岛大名希望派遣使者前往泰西,再加上织田信长也曾豢养过传教士,他还有件泰西风格的国王披风,但长崎教区被徐渭、李诚立攻破,而泰西的商船已经数年没有抵达了,顶多抵达长崎,传教士也在相继离去。

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都被大明羁縻,这也就罢了,可是这宝钞也让倭国变成了世界孤岛,让织田信长徒叹奈何。

“这是格外的厚待,他们都用那些个通行宝钞,就很普通,但倭国的就很特殊,物以稀为贵,倭国宝钞更加稳健,不受大明政令的影响。”徐渭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和大明皇帝是一个水平,都是读书人水平。

长崎谈判总共要维持三天的时间,最终就多项具体事务达成了共识,并且签订了一个共计十二条款的和约。

长崎谈判,毛利家和安土幕府,算是议和了。

解决倭国粮食危机的最简单办法,停止战争,只要战争停下,土地就会有人去种植,兵荒马乱对于土地生产的破坏是最为严重的,商贸的繁荣反倒其次。

所以,长崎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战争方面的。

双方同意维持战线的基本现状,停止战争行为,为停战期限为三年,恢复生产;双方呼吁所有的大名,停止彼此攻伐,休养生息;双方派遣信使,沟通有无,防止误会和误判,造成更大的战争规模;共同清缴海盗倭寇,保证海路畅通,商船的顺利通行;双方同意,约束手下武士进入城镇,不得随意下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