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十 送葬(1/2)
太后仙逝,缢号“庄贤”,来表彰她一生庄重娴雅、不骄不妒、母仪天下。
太后本是徽州望族凤氏长女,不但长得倾国倾城,而且知书达理、贵气天成,一手绣工天下无敌,十五岁就绣出了“百鸟朝凰”、“万马奔腾”等绣中的精品。对待文人骚客更是以礼相待,资助过不少落魄书生,是当时所有年轻男子的理想佳偶。
十七岁受到州官的保荐,送入宫中选秀,深得先皇赏识,册封为后,一年后诞下大皇子。
与人分享自己的丈夫是每个女人的悲哀,而且要和数千佳丽一同侍候同一个男人,一般的女子当然不能忍受,是故庄贤太后被人称作“千古第一后”。她把所有的脾气都收敛起来,不骄、不妒、不卑、不亢,人如明镜,心似止水,尽心尽力做好一个皇后。
每年皇室各种祭奠、喜庆她都****、一手包办,连专司礼仪的朝官都不得不佩服皇后的细致耐心。
宫中每年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奢华浪费屡见不鲜,皇后亲自查帐,节流开源,省下不少银子。
宫中皇子公主渐渐多起来,皇后特别关注皇子公主的教育问题,根据每个皇儿的情况选拔老师,并常常亲自督导。
后宫争宠历来难免,适当运用皇后的威严、恩威并重,收服了后宫妃嫔的心,都以皇后马首是瞻,后宫之风良好。
宫中一年一度都要选秀女,皇后亲自挑选德才兼备的女子,细心**,并一手安排侍寝事宜。
费尽心力,为皇上解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理朝政。
即便有整个后宫的佳丽,皇后依然是皇上心中最特别的存在。
即便皇后的风范折服了整个天朝,总有些人暗怀不轨。
大皇子六岁那年突发肺炎,情况危急,玉妃收买了太医,救治不当,皇子夭折。
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计谋还是被时任御史大夫的秦风识破,东窗事发,为自保,太医供出了玉妃娘娘。
皇后为心爱的儿子早逝而卧床不起,皇上一怒要将玉妃斩首。拖着疲惫的身子,皇后找到皇上为玉妃求情。
“皇上,难道自己的皇儿早逝,臣妾能不心痛吗!身为人母,孩子走得这般不甘,臣妾的心在滴血!但是,看在三皇子、四皇子的份上饶了玉妃吧,臣妾没了皇儿,不能让皇子再没了母妃啊!而且玉家在朝中势力不小,不杀玉妃,可得玉家更加忠心地为皇上效力,何乐而不为?”
玉妃被打入冷宫、不久就疯了。
皇后把三皇子、四皇子带到自己的宫中,视如己出,细心养育。
黄天不负有心人,三十岁时,皇后再得七皇子,音尚,宛若上天赐予的礼物。再加上,七皇子从小机智过人,继承人已然排定。
谁想不幸又再次降临,七皇子十二岁时随父皇打猎,与皇上一起失踪七日,七日后皇上遍体鳞伤回到皇家别院,七皇子跌落悬崖,夭折!
一而再的打击彻底击溃了皇后,她搬出皇宫,住进僻静的白云庵,为两个孩子吃斋念佛,不曾再回京中。
白云庵的大门缓缓打开,国舅凤之涵抱着太后灵位走在最前面,一身麻衣神色庄重,薄唇紧抿,走到马前,潇洒地翻身上马,但是紧拉缰绳,控制速度。
身后跟着护送遗体的仪仗队,皆是庄重的神情。
两人手持白仗,走在国舅身后左右两侧,六人托棺,走在国舅正后方三丈开外,还有一队禁军司护卫之责,走在队伍两旁和最后。没有庞大的送葬队伍,一如太后生平淡泊宁静。
白云庵地处偏僻,除了少数几户农家再无他人。这仅有的少数几户人家夹道而立,一身缟素,手持白蜡烛。
几天之前,他们还并不知道,这白云庵里的孤老凤夫人就是当今太后。只知道,凤夫人关心他们农家的收成、官家的课税、孩子的教育,常常由惠仪师傅陪着四处拜访他们,闲话家常,慷慨解囊。淳朴的农家人莫不把凤夫人当作活菩萨来拜。一个死了两个儿子又没了丈夫的瞎眼夫人,心肠如此好,真是天公不长眼,让她受尽磨难。
他们是真心来送凤夫人的,如果不是凤夫人,即便只是当今太后,他们也没有这么虔诚,在他们心里,太后永远只是那个慈祥的凤夫人。
队伍走得很慢很缓,这是皇家的规定,送葬队伍一天最多只行二十五里路。而为了怕遗体腐烂,皇室有一种特殊的药丸可以保遗体不腐烂一个月。
今天一大早,国舅就收到了皇室的送葬路线图,按照标示,周边地处偏僻没有安排驿站,他们今晚将在二十三里开外的一家客栈留宿。
毕竟是初夏的季节,一身麻衣,太阳高照,队伍中的人都热出了汗水,但是送葬的队伍按规定,除非到了晚上,不然即便大雨大雪天都不能停下脚步,休息一下或是吃点饭食、喝口水。
只有硬着头皮在荒凉的郊外缓缓前行,接受饥肠辘辘和太阳的考验。
托棺的六人皆是身形高大的魁梧汉子,除了走在右边最后的男子身形修长、一点也不彪悍。他跟着队伍缓缓前行,棺木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血传奇之路
大仙救命啊
锁神纪
盾战至高
两界穿梭:人生巅峰
都市之出人头地
我的极品女总裁
荣耀王者
科技超能王
网游之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