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6章 失败(1/3)

第106章失败

一台建筑机器人,正在一个巨大的,全透明的聚氨酯承压箱内反复进行着“搭建——拆除”工作。

它身上全是灰尘和干涸的水泥,用来加工弯折钢筋的右“手”已经被坚硬的螺纹钢磨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左手的抹刀和瓦刀也已经残破的不成样子。

转身的时候,机器人几乎浑身上下所有的活动金属部件都会一起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嘎吱”声,仿佛下一秒就要原地散架彻底解体了似的。

基本上所有类型的机器人,从大崩溃开始前就都已经普遍实装了自我健康系统。比起那些完全不知道自己什么状态,哪怕故障了也会按照设定强行工作下去,直到工作失败并且把自己变成一块废铁的老古董不同。从大崩溃前开始,机器人们就都会主动去维护自己的运动部件。一旦数据出现了异常波动,它们会马上停止工作,然后和自己的“同事”完成交接并且寻求专业技师的帮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器人对自己健康的看重程度远超普通人类,而人类自己也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可他们就是不够重视。

就像是这台机器人一样。

三十三号看着机器人再一次拆毁了自己搭建好的房屋后皱眉问道,“用西西弗斯一般的遭遇去惩罚一台建筑机器人,这是不是太没人性了?联合政府的这群人怎么回事啊?直接拆了它不好吗?”

“它是自组织建设机器人。”四十二号看向机器人的眼神仿佛在看某种不可思议的艺术品,“在扩建这个基地的时候,它的运行程序出了一点小问题。”

这台代号“s3c7”的自组织建造机器人是埃及科学研究技术院的尖端产品,从立项到s3c7的蓝图完成,一共用了二十七年时间。

他们独立完成了对自组织架构的设定,实现了内部搭载ai的快速迭代和调整设计,并且还为整个计划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它叫“普塔之手”。

整个普塔之手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埃及解决较差的工程建设水平和迫切的工程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无论是阿斯旺大坝的重建扩建,还是尼罗河航运计划,亦或者塞得港疏浚……这些艰巨的工程任务都是埃及无法以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国际上倒是有公司能够承接这些工程,但哪怕是最便宜的承包商报价也超过了埃及能够接受的上限。

感谢纳赛尔留下来的相对健全的工业结构,以及萨达特的总统令,埃及科学技术研究院接下了任务,并且在持续二十七年的努力后,完成了这项杰出的发明。

在这些科学家的设想中,这个以埃及传说中工匠和艺术家的保护者命名的项目将成为现代埃及的三柱神之一。它们应该具备完全自主的施工和设计能力,使用者只要对它们提出口头上的要求,机器人就能够自行设计建筑,独立完成施工方案,并且自动执行。

这样的要求听上去已经有些匪夷所思了——毕竟普通的建筑机器人并不能具备采购建筑材料的能力。而普塔之手的设计目的却是“全过程自动,无需干预”。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指标要求实在是有些难为人,普塔之手一共运行了二十七年。在完成了s3c7的设计,并且完成了全部的ai和软件设计后,时间的坐标已经残忍地指向了大崩溃。

埃及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四百七十六名工作人员里,只有七人生还。七个生还者中,包括一名普塔之手的研究员。

在大崩溃之后,已经加入了联合政府的研究院把普塔之手的所有研究记录和设计图都拿了出来,对于已经遭遇了持续五年地狱生活的人们来说,能够有机器人帮忙重建家园这绝对是件好事。

于是在学术委员会的建议下,第一台s3c7在阿根塔里欧山基地里被制造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