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0章 为难(1/3)

第160章为难

这个世界上的学术研究一般难在两个方面。

开题难,结题难。

开题难,难在三个具体的点上——我要做什么,我得怎么做,我如何告诉基金会我要怎么做。搞不清楚研究方向,在广阔如海边砂一般的众多研究领域中,如果贸贸然选择了没什么研究价值,也没有什么研究空间的内容,轻则三五年白费,重则人生浪费。搞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做,要么让研究进行死活进行不下去,要么干脆得出错误的数据和推论。

想明白了这些关键节点后,研究员就得想方设法把这些方法,总结成审查专家和会计们能够看懂的标书。然后拿着标书去基金会,向基金会和学术委员会申请一个可以让自己站上去狂奔的“仓鼠轮”。为了让自己的申请通过的可能性更高,有时候申请者还得卷一点——比起其他研究者,我的背景更好,经验更丰富;我承诺的实验时间更短,能够发表的论文也更多。

拿到了仓鼠轮后,难的就是结题。和开题不同,一旦完成开题,再想换一个路数就难了——基金的资助、已经购买到的实验材料、虎视眈眈的审计人员都不会允许科研人员随意变更试验方法和方向。

时间紧任务重,搞科学研究总是充满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和困扰。而科研人员就要在这些麻烦和困扰中,顶着极大的压力和各种阻碍,把一大堆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凑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

哪怕学术委员会已经在整个联合政府体系内占据了极高的地位,哪怕整个联合政府的工作重点都被转移到了科学研究和发展上……这种令无数科研工作者备受折磨的“开题-投标—中标-实验”过程仍然没有任何改变。

“哦……”杨伟民拖长了音,然后快速道,“那我也不认识。”

“你但凡回答的稍微沉稳一点,这瞎话我都能信。”陆沉翻着白眼,可惜杨伟民现在正在重阳重工的代表处里,他要是敢出现在中央大学,陆沉现在就能冲上门去现场刑讯逼供,“我要求真不高,你给我来十个就行!”

一个搞科研的临床医学博士,要是没有免费的研究生劳动力,科研进度至少得被拖慢80%以上。当然,有些实验室的内容实在是太过高精尖,贸然引入劳动力硕士反而有可能起到反效果。

陆沉和他的“实验”目前所处的位置比较独特,陆博士正在体会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的苦恼。

科学研究,钱很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其实是各种“支持”。学术委员会的无预算上限承诺,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这个实验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

这就是一个“无限死循环”的悲伤故事,想要直接摆脱循环,确实就只能根据杨伟民的建议,重新培养相关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

“至少从原理上来说没什么问题——电子射流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整个空间里本来就充斥着大量电子。只要有足够强大的磁场和电力支持,理论上总是能够制造出类似的辐射的。”说到这里,穆知然脸上的微笑略淡,她继续说道,“原理上并不存在困难,但是实际应用就不好说。毕竟……蟹状脉冲星释放的能量强度太大,人类的造物甚至不可能达到它的性能的千万分之一。这么大量级的差异,很难说会有什么实际影响。”

苦日子过的太久,以至于失去了“享乐”的能力,说的就是免疫所的这些没娘的孩子。当年自从针对肿瘤的免疫介导研发之后,免疫所乃至整个临床学系都再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杨伟民以前就像个裱糊匠,到处缝缝补补这才勉强能让日子过得下去。要不是妻子家里确实有钱,生活上并不会太过拮据,杨伟民可能早就辞了教职专心去当医生了。

陆沉现在面临的苦恼是,自己有钱、有课题、有设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