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翼而飞(2/4)

为和往年那样,结果被短时间内飙升的水位,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科研基地被洪水毁灭了,那倒是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内容。

然而其中一个科研基地的实验室内,已经研究出了一部分转基因的沃尔巴氏体,并成功寄生在了当地比较常见的蚊虫之中。

储存这些寄生了转基因沃尔巴氏体的蚊虫的保存箱,在洪水中被冲走了一部分,现在一部分感染了转基因沃尔巴氏体的蚊虫,已经开始传播到了亚马逊雨林之中。

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这些转基因沃尔巴氏体,可以进入灵长类的身体之中,从而通过变成灵长类细胞的新细胞器,实现干扰人类繁衍的目的。

不过具体可以造成什么影响,此时还是一个未知数。

毕竟那个秘密研究机构的技术并不成熟,或许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将转基因沃尔巴氏体灭杀,也有可能是形成清晰的寄生关系,就算是寄生成功,这些转基因沃尔巴氏体也未必可以让人类进入孤雌繁殖状态。

如果江淼知道这件事,估计也只会感叹人类在作死方面,确实是天赋异禀。

但现在要阻止转基因沃尔巴氏体大面积传播,已经于事无补了。

主要是这东西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以人类现阶段的手段,要将携带转基因沃尔巴氏体的蚊虫全部灭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采用海陆丰公司的基因靶点信息素诱导和驱逐技术,仍然没有办法保证百分百将传播到亚马逊雨林的感染蚊虫剿灭。

别看海陆丰公司已经在国内完成了红火蚁剿灭计划,让华南地区的入侵红火蚁彻底绝迹,但那是因为红火蚁属于入侵物种,同时红火蚁并不是飞虫,方便围剿和灭杀。

想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蚊虫,难度几乎要提升几十倍,而且亚马逊雨林这种人迹罕见的原始地带,要灭杀当地的原生蚊虫,无异于异想天开。

除非海陆丰公司的相关技术更进一步,可以研发出专门针对特定基因的基因毒素,才有可能带有特定基因的蚊虫灭绝。

对于灭杀蚊虫这种事情,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主要是蚊虫的繁殖速度太快,导致其进化速度也是飞快。

说不定刚刚研究出基因靶点毒素,过不了几年,蚊虫就完成基因迭代,适应了基因毒素。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可能。

要知道人类在农业上,使用的很多灭虫农药,往往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地的一部分昆虫就会形成耐药性。



滇南,高黎贡山。

江淼一行人从玉龙雪山附近离开之后,就来到了这里。

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也是分割云贵高原和江心坡地区的天然地理阻隔。

不过去年十月份,高黎贡山的天然阻隔,已经彻底被攻克了。

一条双向隧道,从怒江河谷这边的一个小镇起步,直接穿透高黎贡山,直达洪沙瓦底那边的江心坡地区。

江淼刚好路过此地,便在小镇附近的隧道出入口,看一眼这条采用新技术建设的全新隧道。

比起以往隧道建设技术,新技术采用了隧洞洞壁一体建设技术,应用了多层泡沫硅材料,不仅仅整体强度提升了,在抗地震、抗挤压、抗变形和抗崩裂方面,都比老技术更加好。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技术的应用,同样对于隧道建设有巨大的帮助。

这个技术就是之前用在蓝星1号运载火箭二级部分的电磁粒子发动机。

之所以电磁粒子发动机可以用在隧道建设工程上,原因就在于电磁粒子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就是高速电磁粒子炮。

虽然远距离打击上,这种电磁粒子炮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