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无排异器官(1/4)

三月初。

江淼一家人在西南各地转了一圈,再次返回了汕美马宫镇总部。

由于他已经解决了水稻的枯叶病抗性问题,培育出五个全新的水稻品种。

另外在他指导下,北方地区的几个育种实验室,也在小麦、高粱、小米和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的新品种研发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虽然进度比不上他亲自出手,但估计未来一年内,也可以拿出适合推广的新品种。

因此江淼便没有继续投入禾本科粮食作物的育种研究,毕竟有了保底的新品种水稻,加上小麦有非常多替代品,不需要太着急,他就将新品种小麦、玉米的研发工作,全部交给了公司的其他研究员。

他回到总部之后,开启了去年搁置的一个科研项目:无排异器官。

之所以研究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方便器官移植,特别是移植人造器官方面。

目前器官移植技术的主要缺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

自然人器官供体有限。

克隆器官技术不成熟。

机器器官无法百分百模拟生物器官。

各种可移植器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性。

江淼比较看好克隆器官技术的发展方向,毕竟自然人每年可以供应的器官有限,而且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机器器官虽然可以大规模生产,但其功能难以百分百模仿天然器官,没有办法完全取代天然器官在人体的作用。

克隆器官既可以大规模生产,又可以复刻天然器官的功能,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唯一的麻烦,就是身体对于外源器官的排异反应。

为什么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医院其实是不建议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

答案就在于外源性器官移植之后,人体必然会出现排异反应,需要吃抗排异药物,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让移植的器官可以在身体内部存活下来。

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漏洞?

癌症晚期如果进行器官移植,就必须吃抗排异药物,降低人体免疫力,保证移植器官的存活,但这意味着身体已经扩散的癌细胞,将彻底失去“限制”,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卷土重来,体内的防御系统已经减弱了,根本防不住癌细胞的攻城掠地。

江淼现在要做的课题,就是解决外源器官的排异难题。

他的专属实验室内。

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几千份各类癌细胞,还有专门培育的海拉细胞,就是他解决器官移植排异难题的参考材料。

很多人都不知道,癌细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它们有比较特殊的机制,可以避开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消灭它们。

这种特殊机制,江淼已经通过鉴定面板,清楚观察到了相关的数据,其核心在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其实我们的身体之中,无时无刻都有细胞突变成为癌细胞,但是这些癌细胞很快会被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灭杀。

只有特殊情况下,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结合之后,形成一种特殊的微环境之后,才可以逐步形成对免疫系统的欺骗,让免疫系统将其误认为正常细胞,才可以变成肿瘤。

江淼的做法,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既要肿瘤的欺骗能力,又不想要癌细胞的无序繁殖能力。

因此他打算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将癌细胞变成类似于心肌细胞的长寿细胞。

为什么人类的很少出现心脏肿瘤?

原因就在于心脏的心肌细胞分裂复制周期漫长,不像肝脏细胞、肠道细胞、口腔黏膜细胞和皮肤细胞那样,分裂复制周期都比较短。

细胞分裂复制周期短,就意味着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