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章 暗亏(2/3)

八字报上去,记上名便是。

可当时钱氏指责她蓄意为之,当着全族的面撒泼,落了她的脸面,傅氏不高兴,便故意拖着不办,还在刘嬷嬷面前抱怨了几句……

不过刘嬷嬷断不会在薛六面前说这个。

那薛六为何得知?

傅氏恨恨地想着,见钱氏瞪大眼珠子,仿佛要把她吃了,越发觉得薛六就是祸害,回来搅家乱族的……

好端端的一家子,变得剑拔弩张。

以钱氏的性子即刻就要闹起来。

这时,婢女来禀:“大老爷回府了。”

老太太松了一口气。

众女眷整理衣裳,便见薛庆治面目严肃地进来。

各自行礼,薛庆治拱手向老太太问好,撩袍坐下。

“方才在说什么?我在外面听着都热闹。”

钱氏把女儿推出去,“小十,快和你大伯说说,你是爹娘亲生的,不是臭水沟里捡来的。你大伯娘刻薄庶女便罢了,连你也一同刻薄了去,七岁了,连个族谱都没上……”

薛庆治回头看傅氏。

傅氏抿一下嘴,“着实是年前府里事多,忘记了。没想到,竟让有心的奴才挑拨了去。老爷放心,我会尽快办好,再给三弟和三弟妹赔不是。”

她把话说开,薛庆治便不好再指责。

身为当家主母确实事多,遗忘也是有的。

钱氏再不高兴,也不好继续闹。

但她没有忘了薛绥,“大伯,我做弟妹的说话可能你不爱听。再怎么说,六姐儿也是你的亲生女儿,既然要办,那不如一道祭告祖宗,记入族谱。”

这话薛庆治确实不爱听。

但也无法反驳,“正该如此。”

崔老太太被一个个闹得头痛,这里就数她辈分大,最后还得她来收场。

于是一口一个笑:“府里姑娘都大了,一碗水要端平,莫拿笑话给旁人看,再又闹得家宅不宁。”

一个再字,很是警醒众人。

薛家是皇亲国戚,看上去风光,可自从薛老太爷过世,已大不如前。

“我一个老太太说话,你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薛家老祖宗留下的家训,要记牢了——家宅兴,则官运盛,子孙睦,则福泽绵……家门兴衰,孝悌为先,手足至亲,毋起阋墙……”

薛庆治不停点头,“母亲教训得是。儿子都记下了。”

他母子说话,旁人并不插嘴。

傅氏却知道老夫人借着训儿子,敲打她。

身为嫡长媳,奶娘被打,吃个暗亏不说,还得在事后,替薛六添置衣裳行头,置办嫁妆,不然就是影响他们薛家的兴衰。

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好一个薛六。

一个愚笨野种,哪来胆量和她对着干?

傅氏脸色铁青地想,莫不是背后有人在给她支招?

崔老太太训完话,又爽快地笑开。

“今晚家宴就安排在我老太婆的寿安院,哥儿,姐儿,都来。府里也该吃一顿团圆饭了。”

众人无不应声。

老太太看着薛绥,皱了皱眉头,让锦书姑姑从屋里取了银钱出来。

“锦书,你带六姐儿去坊市看看,有瞧着喜欢的,衣裳鞋袜,胭脂水粉,多买些回来,就当是我做祖母的一片心意。”

锦书屈膝行礼:“是,老夫人。”

薛绥今日收获不少,很是满意。于是笑盈盈欠身谢恩,在众人异样的目光里,告辞离开。

她一走,屋子里的气氛便松缓下来。

薛月盈状似不经意地笑:“听人说旧陵沼那地方,什么魑魅魍魉都有,集市都要入夜才开,样样古怪,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