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时江上二安(3/5)
过一万五千两银子。>
两车足够支用,现在粮食是关键,哪怕三五车金银,杨博这边也无所谓。>
命没了钱还在,人生大恸之一,想想就可惜。>
“十八万人,咱不敢让你过江。”>
粮食,韩太尉手里多的是,建康府焚过的大仓,扒拉一下,也能弄个万八千石能吃的粮食。>
但杨博的十八万流民,韩世忠是不敢让他们过江了。>
乱了两淮问题不大,乱了江南就要动摇国本了。>
江南两路、荆湖两路、沿海各路都有乱匪。>
再加上这么一股,朝廷不好平乱的。>
“黄天荡之中,有条老灌河故道,可通秦淮河。>
宗弼手里的人马,是被船只锁住了,一旦再入大江,你奈他何?>
金贼箭技不错,若借机蹿到上游。>
以火箭攻你船队,陆上金贼随船掩杀,你可能活?>
我有十八万人,再檄文天下,招天下义军前来夺宗弼宝船。>
只要你这贼配军能困住宗弼月余,天下兵马齐聚黄天荡。>
用血也得淹死宗弼的东路军!”>
杨夫子一席话,说的韩世忠脸色大变、大汗淋漓。>
无论是老灌河故道,还是上游火攻,陆上掩杀,都是他的软肋,这孱儒还真是知兵。>
心神惊惧之下,韩太尉也变了闭口葫芦,两个女人一个含泪、一个含恨。>
帷幕之中,一时陷入了沉默。>
“哎!>
这就对了,杨夫子说了与你这贼配军讲讲道理。>
你看,道理还是有的吧?>
要不要杨夫子与你讲讲天下大势啊?”>
慑住韩世忠仅仅是开端而已,事情该怎么走,是个什么结果。>
杨夫子心里也抓瞎呢。>
只是不敢表露出来,作为谋主,最紧要的就是装好智珠在握的模样。>
说不定自信的样子,可以感化韩太尉做出什么非常之举呢。>
“以宗弼劫掠之宝,诱天下乱匪浪战黄天荡。>
计策不错!>
如若宗弼以船上宝货勾连乱匪,江南岂不荼蘼?”>
事有两面,压下心中惊惧,韩世忠紧盯对面的杨家小儒。>
此子野心、本领、文采俱有。>
堪比不远的范相公、王相公。>
范王虽是一时人杰,但也是历经朝堂磋磨才成就威名。>
威名虽有,但成事却差了许多。>
这杨家小儒听话语,想做那革鼎人物,倒是可惜了如此人才。>
小小年纪,怎生斗得过那些积年老吏?>
“十八万流民尽在我手,宗弼敢做,必然是鸡飞蛋打的局面。>
江南荼蘼?>
不打掉宗弼的东路军,朝野便不能一心抗敌。>
我乃东华门外好儿郎,自有庇护。>
宗弼、挞懒、娄室,俱是一时猛将,兵锋之下当着披靡。>
如今两淮凌乱,淮南东路一马平川,足够贼骑纵马所用。>
金贼据淮东望江南,韩太尉不免要东挡西杀,不怕有所闪失吗?”>
韩世忠是从西军一步步爬上来的,不是幸进之辈。>
杨博斟酌话语,想要说服韩世忠,手段无非‘立身’二字。>
命都没了,算计再多又有什么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