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进退战守(3/5)
。>
江南闲适,又有长江天堑,算是饱暖之地。>
失了河南地,就是失了举国上下的雄心壮志。>
杨博不想自己的后代,被蒙古人用车轮比对。>
更不想让他们成为海上飘荡的亡魂。>
暂时与韩世忠联手夺取河南之地,也是有答案的选择题。>
“杨知府乃世之俊杰,咱是佩服的。>
只是张浚乃书生,搏名之后入中枢是其谋划,恐难如杨知府之意。”>
韩世忠是聪明人,见杨少安有推心置腹之意。>
也不隐瞒,将自己对张浚的看法说了出来。>
“那西北之战,就是必败之局了。>
黄天荡这边,要预防完颜娄室自上游顺水而下。>
战败两路援军之后,亦要留一部在此地驻防。>
进退战守,我们唯有守之一字。>
以守代攻方为良策。”>
杨博的守策,韩世忠也是赞成的,跟这位大儒后人推心置腹,倒是别有感触。>
看着稳步前行的杨少安,韩世忠眯了眯眼,这位小夫子算是腹有良谋。>
“杨知府,宗弼部近乎被全歼,两路援兵还会来黄天荡吗?”>
韩世忠说的才是战事的关窍,挞懒不是小孱儒的儿子,让他来他就来。>
黄天荡鏖战数日,恐怕挞懒已经有了军报,金贼勇悍奸诈,只怕不会随便进入黄天荡的。>
“挞懒的真州水军,集结的如何了?>
若你诈败,困守黄天荡,挞懒会不会上岸?”>
对于宗弼的两路援兵会不会来,杨博的态度很肯定,一定会来。>
但需要韩世忠的配合,这也是杨博跟他推心置腹的原因所在。>
“诈败?>
怎么诈败?”>
回身看了一下江岸的楼船,韩世忠是找不出诈败原因的。>
大宋水师,完全可以吊打金贼,如何诈败?>
“随便诈败就好,大宋官军败的少吗?”>
战争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
完颜挞懒虽说是智将,但对宋之战中,心态上也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
只要韩世忠退走,挞懒部的援兵就敢登上江岸,没什么可质疑的。>
“咱知道了,锁住镇江口,横截黄天荡,给挞懒让出登岸地点就好。”>
杨博说到随便败,韩世忠的脸色有些难看,这话说的也真对。>
只是作为统兵大将,面皮上有些不舒服。>
杨博这边说着谋划,韩世忠跟随应和,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传入了众人耳中。>
“杨知府在开山取石,难道俘获了金兀术的大炮?>
此物若有,可否赠予水师?”>
韩世忠的话,让杨博有些疑惑。>
大炮?>
这老韩想屁吃呢?>
自己的火药还是大概配的,哪来的大炮?>
仔细扫量着韩世忠,难道这货是跟自己一样,机缘巧合过来的?>
“好叫韩太尉知晓,只是在石壁上刻字,金兀术军中没有大炮。”>
说起这敲击声,正在给韩世忠解释的岳飞,心里很是苦涩。>
将杜充献给杨太尉这事,自己真是做差了。>
谁曾想,这位杨太尉会直接宰了杜充呢?>
但凡是个文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