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李纲亲劝种师道(1/2)
李纲听了,自然欣喜若狂。>
李纲莫名相信,如果扶眼前这个人为皇帝,大宋有救了。>
只是嬴政说罢自己的蓝图,他却流露出为难之色。>
“只是,我虽有心,想要收服山河,奈何名不正,且我有心无力啊。”>
嬴政随即唉声叹气。>
李纲见状,顿时明了了嬴政的意思。>
康王这意思,是要让我给他把事情办妥。>
李纲稍微有些犹豫,因为他发现康王赵构虽然有着抗金的志向,可是他本人的城府他现在却开始摸不透了。>
看着做事冲动,但是在眼下这种细节上,却又很周到,唯恐他自己失算。>
尤其是他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居然这么高,这让李纲有些意外。>
而且就从刚才那番谈话来看,康王似乎还有些古怪。>
看着他说话不痛不痒的,实际上是要让自己为他拉拢政权,铺就一切。>
见李纲微微有些犹豫,嬴政便又道,“我听说,战场上瞬息万变,稍有不慎,战机就没有了。如果一直没有人能做出决意,尽快追击金人,那此番真的就让金人占尽了便宜。日后想要翻盘,难矣!”>
是啊!>
失去了这个机会追击金人,那就丢尽宋人的脸面了。>
他们的大军为什么迟迟没有离开汴梁,不就是因为要说服宋钦宗追击金人吗。>
但是赵佶和赵恒他们两个都做不到这件事。>
情况已经容不得李纲再多犹豫了。>
“康王殿下勿要忧心,您在帐中先稍坐一会儿,剩下的事情我去安排。李纲我保证,在今夜之前,说服诸军将领,拥戴明主。”>
“能在亥时之前出结果吗?”>
“微臣尽力。”>
嬴政见李纲为难,他也知道这件事阻力重重,这个时候,身为老大,总得安抚小弟。>
嬴政走过来扶着李纲,“李侍郎,事情变化的这么突然,你我皆没有料到。但是我以为,能让你这位拥立我兄长赵恒为帝的忠臣良军临时倒戈相向,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抗击金人,维护宋朝的尊严。”>
李纲听了,这下心意坚定了,他没再犹豫什么。>
眼前的人,就是大宋的救命稻草。>
“康王殿下放心。”>
李纲说罢,头也不回的出了嬴政的帐篷。>
走时他对身边的人下令,“增派人手,好好护卫康王殿下。”>
随后,李纲便走向种师道的营帐。>
种师道睡醒,一个人对着清澈的木盆里的清水发呆。>
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头发花白,额头上都是褶皱,两颊上生满了斑点。>
外面冰天雪地,寒风呼呼的刮着,吹的他的心哇凉哇凉。>
李纲进来见到老将军这副憔悴模样,自然于心不忍。>
“种老将军这是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旧事。”>
康王今晨劝说种师道老将军,上来就是打蛇打七寸。专门提到一件事——替罪之羊。>
这说的正是种将军一辈子都不愿意回顾的往事。因为这件事只要重提,便会时时刻刻动摇种师道对大宋的效忠之心。>
那是在宋徽宗在位时期发生的事情。>
宣和四年四月,在金人的再三坚持下,方腊起义被剿灭,迫于海上之盟大宋多次违约,而金人已经越发强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