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原王禀告急(1/2)
嬴政习惯性的摸摸自己的光洁的下巴,“这么说,在大宋为官拜将了,就有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难怪赵恒拼了命似的搜刮这些文臣的财富,其实他知道大宋的问题就出在这些文臣身上,所以想了个法子报复,反而把自己玩脱了,他这么一来,那些文士必定离心于他。>
本来就刚刚继位,还没有从宋徽宗手中夺走权力,这么快就把自己心思暴露了,这么一来,大家自然更巴结宋徽宗不放手。>
“所以人人都争先恐后上岸。”>
嬴政听了,拂袖一笑,“我先秦贵族虽然也奢侈,但是却也算尽心尽力,享受一份爵禄,便出一份力。可是我见宋朝的文官武将,却只管享乐,无有担当。我听说此前汴梁城中有不少风云人物,诗词作赋样样精通,可是金人南下,他们却是最先难逃的一批。”>
这二位听到嬴政这么说,一时间都要激动的流泪了。>
要知道宋徽宗做了皇帝,不处理政务,整日就琢磨金石书画,还对文人墨客礼遇有加,可是诗词文赋救不了大宋啊。>
听到嬴政亲口表示了他对诗词歌赋的不屑,这二人自然心喜。>
显然,他不会再走宋徽宗的老路了。>
这也是陈过庭总是对一些大人物冷面的原因,因为朝中的文臣没事就爱吟诗一彰显自己的文采。>
“皇帝陛下真是明主啊,臣一直都认为,士大夫应该学以致用,把才能都放在治理国家上,而不是整日吟诗作对,赏玩诗词书画,长此以往,必定意志消沉。”>
郑望之听了也面有愧色,因为他没事也爱作诗词。>
难怪陈过庭得了个“冷面阎王”的称号,原来他是这么想的,未免也太古板了。>
嬴政低头看着这些奏章,一时间又忧心忡忡。>
“这么说来,朕虽然做了皇帝,眼下却不止有抗金这一件事要解决。”>
“皇帝陛下,任重而道远啊。”>
嬴政却道,“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去不还。”>
此言一出,二臣眼眶一热。>
嬴政坐直,困难越大,越有挑战性不是吗?>
“朕想要给停滞在道路上的军队拨发粮饷,可是现在国库空虚,谁能帮朕解决这个问题?”>
陈过庭思忖来思忖去,都是一帮贪官污吏,拿了钱不办事,还不如自己上。>
“臣愿意为计相。为陛下处置此事。”>
“朕听说你专门做实事情,这计相的事情,非得你来处置不可。”>
郑望之却道,“皇帝陛下,这件事不应该交给三司使吗?”>
“朕听你们说了这么多,就一个感觉,朝中钱多、兵多、将多、官员多。明明一个宰相可以做成的事情,可是设了一个部门不够,却还要再设一个。殊不知,制度是人设立的,要执行制度的终究是人。如果只想着依赖制度解决问题,到头来注定会失败。”>
嬴政是一路杀过来的人,更亲手创立了皇帝制度。>
他比谁都更清楚,权力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
如果把握不了权力的实质,要一副政权空架子有什么用。>
此时嬴政已经下定决心,大宋的朝廷架子,他要重新搭建。>
嬴政带着二臣来到门前,“你们看看门前这棵树。”>
门前庭院里载着一棵桑树,这是宋仁宗在位时期刻意栽种的,以彰显朝廷重视民生。>
“一棵大树,如果叶子太过茂密,没有及时修建,那么这棵树注定活不久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