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成大礼(1/2)
期间,刘德盈在弘文馆做了一次发言:“各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这些人不耕田,不种桑,做的是制定政策和策略,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怎么来呢?>
本王看来只有按照高祖皇帝他老人家的话来,她老人家的话在本王看来就是两点,一个是“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一个就是以民为本。遇事虚怀,难在虚怀二字,“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心中有偏见,这个就不对了,想事情要谦虚。你们一个个一副状元榜眼探花,天下第一才子的模样,听不得别人一丁点的话,这样行吗?和气察言,就是说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和气,可以论理,何必攻人?”>
中国人历来有个毛病,学术讨论的时候就要谈别人的私生活,人不好,那话也就不能听了。>
在这一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是不学孔夫子的,“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以民为本,民者,四民也,士农工商。无农工商,则士无以食,无士,则农工商不知国家法度,道德伦常。藏富于民,怎么藏?古人耕三年,而有一年之积,如今可否?”>
不得不说,刘德盈的话还是很振聋发聩的,就是把抽象的讨论往具体的策略上面指引了。>
不过刘德盈既然已经预设好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他就要写出辩证法来,只有辩证法才能承担起这场变革。>
说实话,郑朝的皇权并没有明清时候的那么强,所以刘祯对于这样的话还是很听得进的,何况与人和气,以民为本的确是他爹的原话。>
前朝的皇帝皇权是很强的,但是内斗也很厉害,每次上位是要把自己的兄弟杀光的,唯独就是一次,例外了,末代皇帝没有杀他的兄弟恒王,然后就亡国了。>
本朝太祖是禁军上位,虽不是黄袍加身的那一种,但待人也是和气一点的,原本郑朝是往原先宋朝的路子走的,结果来了一个英明神武的高祖皇帝,终究还是没往那边走。>
······>
纳侧妃,礼节也是很重的,要上报宗人府,由礼部入册,刘德盈把秦可卿送回了秦宅,到时候,八条大轿,敲锣打鼓,迎娶进门。>
秦宅内的秦业自然是喜笑颜开,这吴王是个说话算话的,秦钟总算有个依靠。>
吴王府>
刘德盈请的人不是很多,只有这齐王刘祈、秦王刘祠、荣国公贾赦、柳顺心、王云,秦业作为秦可卿的家人自然也是来了,但是慕名而来的人很多,比如说这北静郡王水溶、崇义公赵佶、镇国公府的当家人一等伯牛继宗以及罗刹国使团等人。>
刘祈笑道:“皇叔如今成大礼,不知有没有什么诗啊?我们大郑文坛可是寂寞久了。”>
水溶和赵佶虽然最近因为争夺柳顺心的事情有些不愉快,但如今都是一致的翘首以盼。>
刘德盈拿起了一把吉他,道:“没有诗才,略弹小曲。”吉他是起源于大食的,可惜,在如今的大郑还不能入大雅之堂。>
刘德盈弹的是《花房姑娘》,并也唱着。>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这是什么样的歌词,如此简单无比的话,在歌里却有很多的意味,经典就是经典,这首歌就是能流传后世的音乐,自然也能流传异世。>
在座感触的最深的柳顺心,他隐隐发现了一条文学的新路,刘德盈的歌词是那么白话的,却意味深长,让人不觉得俗。>
结婚,结婚,就是因为古人是在黄昏时候纳亲,所以得名。>
随着渐渐响亮的锣鼓声,八抬大轿从侧门抬进来了,两旁一色大红大明的宫灯,辉煌灿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