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把藏头诗送给施秋晴(2/3)

我都喜欢!”

许承安很欣慰。

秋晴和秋玲有了自己的收入,也会给我买东西了呢!

这种感觉真好!

带着衣服继续逛夜市。

两姐妹手拉手走在许承安身旁,心情都好得很。

路过某个摊子,又买了几个小商品。

花自己挣到的钱和花许承安挣的钱还是不一样的,两女感觉花得更踏实,也更敢花。

许承安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给施秋晴和施秋玲带来了种木耳的收入,以后两人进加工厂了还能拿工资,基本上不需要花自己的钱了。

不过,那些昂贵之物,许承安还是会继续给她们买。

“二姐夫,快看,那是我们家的铜火锅炉子!”

施秋玲突然看到一物,指着兴奋地道。

许承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嚯,还真的是!

这玩意原本只在黑市售卖,如今商贩居然摆到夜市卖了。

看来改革开放后,上头管得越来越松,某些原本混黑市的小贩子胆子都大了起来,夜市街出现之后,便转战夜市了。

黑市每周一开,和每天都开的夜市没法比,就算冒着风险也得试试。

身为重生者,重生的年代又在改革开放之初,许承安是切身体会到了这个政策每年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显著变化。

东西买得差不多了,来到摆卖小吃的区域。

许承安也有点饿了,于是带着两女吃点夜宵。

一人要了一碗水饺,就是这水饺里头没肉馅,都是菜饺,毕竟猪肉需要肉票,平头百姓批量买不了。

店家煮水饺的时候,许承安又在附近档子买了一袋子烤板栗。

过得不多会,三碗水饺端了上来。

尽管没有肉馅,施秋晴和施秋玲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的。

她们在家里每顿都能吃肉吃到饱,对肉已经没有那么稀罕了。

关键是吃夜宵很有情调。

柔和的灯光,热闹的夜市,充满了烟火气息,也充满了蓬勃生机。

周围吃夜宵的人很多,有情侣,也有带着小崽子的一家子。

改革开放后的华夏社会,展现出旺盛的活力。

这是一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亲人朋友聚在一起,就只能侃大山唠嗑,谈笑风生。

很多人还住在土坯房里,别说私家车了,自行车都没普及,几乎都是走着来夜市街的。

然而,他们身上也没有房贷和车贷。

更没有彩礼贷!

许承安娶媳妇的时候,只花了十五块钱。

那十五块钱施秋晴还存起来了,第一次去黑市的时候拿出来给他傍身。

明明日子过得很贫苦,偏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因为这会的人还很容易满足。

就像身边的施秋晴和施秋玲,带她们逛个夜市,吃顿简单的宵夜就高兴得不行。

许承安心里一片安宁。

80年代确实穷,然而社会很纯净,人们很纯朴,没有后世的物欲横流,你想浮躁都浮躁不起来。

尽管这个晚上过得很愉快,但是吃过夜宵,返程的时候到了。

在城里可没地方住,整个沧城都没私营酒店,能住的就招待所,但是得介绍信。

许承安开摩托车回村的时候加快了速度,也不玩摩的佬那一套了。

然而他却发现,这路上施秋晴似乎和自己贴得很近很近。

回到家里,一看腕表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点。

换成平时几人早就睡了。

然而施秋玲却是毫无困意,还有点意犹未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