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血溅朝堂(2/4)

是他一辈子都遇不见的举世贤才,他现在渴求一个举世贤才能够助武国强盛,但是武帝实际心中所想的却是渴望当日离开武国的汯祍佄能够转回身,回来武国继续两者曾经一同希翼的武国强盛的事业。

但是,武帝空有此心,却是始终见不到这位曾经使武国稍稍冒出来强盛姿态的举世贤才回身。

汯祍佄,他推行的“制治”,便是在武国以朝堂为中心,迎合武国周边趋势,建议武国对内建立起帝制,避免和南方的荆国“红巾之乱”分封的诸王苟同,落了自己的地位,如今武国朝堂的内朝三相、监察史大夫、外朝六大夫以及地方上限制老氏族的城令制度都是汯祍佄提出来并建立的。

汯相虽走,但制治仍存!

“制治”法度伤害了老氏族的利益,但是尽管汯祍佄被老氏族联手逼走,但是作为汯祍佄遗留下来的诸多“制治”法度,却是被武帝强行保留了下来,但是没有汯祍佄作为纽扣连接着边军作为支撑,“制治”的很多法度已经是名存实亡,例如曾经被汯祍佄视为重中之重的城令制度,如今在各地推行已经是多有不顺。

林玧琰所能够接触的三个地方,淯阳令黢德乃是寒门出身,但是天性软弱、官府底气不足,竟然会被淯阳的豪强大族拿捏住;棘阳令滓垸乃是棘阳的老氏族出身,但是却是被棘阳的底蕴深厚的苟氏、莒氏等老牌氏族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至于小长安聚令则是被都尉葛豹举事杀死,可见其对小长安聚的控制。

每当朝臣称呼自己为“武帝”、“陛下”,而并非是“君上”的时候,武帝大多时候是黯然神伤的。

如果没有汯祍佄的改制,武国恐怕在多年前的晋韩之难中也不会撑过那么久。

原本身为朝堂视线重心的林玧琰,因为莒劢的到来,也是被暂时的遗忘,不过听着莒劢说起的汯祍佄这件事,林玧琰也是皱起来眉头朝着二皇兄公子信问道:“二皇兄,这汯祍佄究竟是何人。”

公子信稍稍侧身说道:“武国前国相,不过他执政的时候,为兄并未出阁,听闻武国的“帝制”,三相六大夫的制度便是此人提出来的,一手促成了武国的第一次变革,不过……听闻朝政多是牵扯到了老氏族的利益,晋韩之难中被老氏族逼走了武国!”

闻言,一直萦绕心中的疑惑才是终得解开,难怪自他出阁以后就发现,武国的朝政制度似乎与姬周时期的多有不同,看来是出自这位前国相汯祍佄的手笔,看来这位武国前国相的确是一位举世贤才,可惜并没有在武国善始善终。

听着莒劢这位老将军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氏族的朝臣也是认为这位老将军是糊涂了,毕竟上了七旬的年纪,在这里大多数朝臣的眼中就是一节朽木了,要不是这老将军有着难以想象的先朝遗泽,要不然老氏族对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肯定是不加理睬的。

“莒老将军,棘阳田产的事情,还请老将军为我等老氏族正言!”有老氏族再次提醒。

这一次,莒劢倒是回过神来了,朝着跪倒在地上的老氏族朝臣看过去,道:“好,今日将这件事了结,也算是给你们这段时间给老将某的叨扰作一个了结!”

“多谢莒老将军为我等老氏族正言!”老氏族纷纷感谢道。

莒劢看向了上座的武弟,开口道:“君上,想必已经多年未出现朝堂血溅五步的事情了吧,今日便是让君上看老将某肃清朝堂奸邪!”

“这?!”众多老氏族朝臣万万没有想到莒老将军这么大胆,居然想要血溅朝堂?!

众朝臣看着莒老将军,又将视线看向了武帝,发现后者面色铁青,顿时意识到,今时今日朝堂上必然有一场极大的的事件产生。

公子信也是眼神一缩,走上前两步,将林玧琰掩到身后,并向莒劢说道:“老将军请冷静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