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换东南(1/5)
等到闻人升推荐完,王巡抚将这些人召集在一起。>
“你们都是我的世侄所推荐,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只要做的好,本官会以你们的功绩,保举你们一个九品佐杂官……”>
听到这里,跪在地上的帐房们,个个感激涕零。>
如果真的成为官员,那就是一步登天。>
从民到官,这是多难的事情啊。>
小民们能知道的路线,也就是考科举了。>
科举之难度,是个人都明白。>
很多博古通今的大才,都可能一生不能中举,甚至中不了秀才。>
而他们却有可能成为官,不,哪怕是成为吏员,也是好的。>
闻人升看着这些人,心中摇头。>
这王巡抚的话一听就是画大饼。>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一一保举?>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办好这件事难度有多大。>
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土地,这东西,足以让人铤而走险。>
他们不敢对巡抚下手,难道还不敢对具体的办事员下手吗?>
这些人秉性老实,肯定想不到这一层,肯定会认真查看清理。>
这就太容易得罪人。>
本来他们的性格就是容易得罪人,不然的话,也不会落魄。>
反正现在的大明,已经很腐了。>
不过,对闻人升来说,这个腐烂的大明里面,还有5%的优秀之人。>
只是没有人将这些人组织在一起。>
如果能将这5%的人给组织在一起的话,那他们必然能变得很厉害。>
全大明人口是1亿到2亿之间。>
5%的话就是500到1000万。>
而满清崛起,不过是靠着六万兵,20万丁口而已。>
中间还不停地将野人女真抓捕进来,补充损耗,前后至少损耗了上万人不止。>
如果这500万人聚集在一起的话,闻人升相信会所向披靡。>
只是靠着最传统落后的忠孝思想,也足够碾压一切。>
问题如何将这些人集中在一起?>
那得发展古代物流。>
但是古代交通太差,唯一好的交通,那就是水网交通。>
比如为什么花费大代价开运河?>
陆运成本是水运的20倍以上。>
运输粮食,一辆大车,需要两头骡子来拉,需要一个车夫,只能拉700到1000斤,最多也不能超过2000斤。>
车辆还要时时维修,跑不了100里路就要修理车轮和其他部分。>
而一个车夫两头骡子,一天最多走60里,数百里路要半个多月,就要吃很多东西。>
同样一艘普通小船,也能装载2000到7000斤的东西,只需要2个人,甚至顺水的话,1个人就可以撑船走了。>
别说海上可以靠风航行,不需要人力,更加节省。>
人吃得肯定比骡子少,而且船的维护周期也比车子少的多。>
毕竟一个要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停摩擦,碰撞,翻滚;另外一个是在平缓的水道上行进,只要不碰礁石就没大事。>
所以进军者,有水路者必然要走水路,除非必要,比如偷袭,否则没有几个将领非要走陆路的。>
所以闻人升心中想到了一个法子。>
沿海建立海运物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