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换东南(2/5)
沿河建立河运物流。>
陆路不去碰。>
陆路涉及到的势力太多太多了。>
相比之下,河运和海运相对少一些。>
毕竟你得有船才能在水上设卡,还得是好点的船,一般乡绅干不了这事。>
就像后世没人能在空中设卡收税一样……>
物流建立起来后,这500万人,闻人升就有可能聚集起来20万人。>
毕竟沿河,沿海还是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公心大于私心,都愿意效力到死,都愿意拯救大明的。>
即便大明很烂,他们仍然愿意。>
归根到底就是长年累月的忠孝,深入他们的心了。>
忠于大明的人还是不少的,比如像卢象升啊,洪承畴啊,又比如某些世代将门。什么尤家,麻家……>
贺家。>
曹家。>
那些将军们,虽然喝兵血,但他们还是愿意拼死救大明的。>
只可惜他们集中不起来,他们只能被那些个废物给连累,在战场上,给拖后腿,一起带崩溃。>
导致总体看似很多,然而一到战场就是以少打多。>
搞定这事后,闻人升离开巡抚府。>
他又去找商铺来投靠自己。>
再搞什么店铺了?>
一是铁匠铺,二是木匠铺,三是布店。>
这些都和造船有关的。>
当然现在他还是在西北,他迟早要转到东南之地。>
东南水网,才是物流行业的最好发展之地。>
因为他没法使用跨越式的先进技术,那只能进行整合。>
而整合就是利用先有技术结合到一起。>
他命令谢长庚就找。>
很快就找到了七八家愿意投靠的。>
实际上很多商家都是投靠无门的。>
他们哪儿有门路靠到巡抚大人门下?>
甚至县令,主簿这样的官,他们也是靠不上的。>
他们就是艰难求生,应付着衙役和各种混混的压榨,不知哪天就会被当成肥羊宰杀了去。>
那些有大钱赚的商家,都是有背景的官员、勋贵、太监、藩王们开设的。>
比如盐,比如丝绸,茶叶,生丝,钱柜等等……>
一开始就不需要另找靠山的。>
闻人升就让这些人投靠到自己名下,拿了帖子给他们。>
出了事,就拿帖子去门房。>
现在他是秀才,又是抚台的红人。>
他又没有动那些大商家的蛋糕。>
不过是找些小虾米当他们的靠山。>
这点面子一般官僚还是会给的。>
大不了吃别人去。>
反正商家就像野草,今年被割,明年又会再长。>
他们自然不管,最后长出来的会是何等可怕之物。>
前前后后挂靠了十三家大小店铺,最高的本钱就是谢长庚的2万两,最低只有200两。>
合计5万两的商本。>
他一个抚台背景的幕僚,还能罩得住。>
至于别的幕僚为啥不这样干,因为太费心了。>
他们才不想天天给别人撑腰,他们要的是轻松来钱。>
比如吃干股,万事不操心。>
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