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臭裨将(1/4)
盛情难却,酒局难逃。>
宁卫民实在推辞不了,便只好随了众人的愿。>
随后打听起乔万林来,听说代表服务局也坐镇在此。>
他索性派人把乔万林也给请来,一起去公园外的二层小楼去品尝新菜。>
还别说,张士慧和杜阳倒是真没夸大其词。>
如今坛宫饭庄的买卖确实如他们描述的一样,买卖这个火呀,更上一层境界。>
一楼点心店倒是看不出什么来。>
反正是外销窗口如常的在排大队,一条长龙似的,排出十几米远。>
什么老面馒头、银丝卷、百味鲜包子、豌豆黄、打面仓、艾窝窝、芸豆卷、炸丸子、炸排叉、小肉饭、酸汤子之类的,依然热销。>
但凡能进店里吃的主儿,要不是极有耐心的人,要么就是慕名远道而来的顾客。>
其实像这种满负荷运营的状况,早从去年就开始如此了。>
所以即便是买卖再好,也就这样了,顶多就是门前队伍又长了点罢了。>
要说真正能让宁卫民明显感觉到不一样的,那还是二层的酒席业务。>
别的不说,先看门前扎堆儿的汽车就了不得。>
过去一般工作日中午,如能有十辆八辆汽车停门口,就很不错了。>
现在呢,饭庄左右,马路两边,几乎都都停满了。>
汽车的数量瞅着比过去翻两倍也不止,过去即使逢年过节也不过如此了。>
这还只是表面,内在的变化更是惊人。>
据张士慧的介绍,如今饭庄的包间如电话预定,都得提前三天才行了。>
哪怕每餐预留下五六个包间,都不够照顾关系户的。>
而且就连散座儿也天天客满,不到饭点儿人就来了,无论中午晚上,翻台至少三回。>
所以前厅的职工上两头儿班儿已经满足不了客人的要求了,只能改成早晚班儿。>
厨房更是忙得要命,还得排夜班儿了。>
为了保证饭庄的正常运转,需要后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换人连轴转,冷库里的食材也塞得满满的。>
要说还多亏坛宫饭庄有开分店的计划,他们始终在持续壮大厨师队伍。>
自打开业以来,也非常注重厨师队伍的培养,起码人手上不缺啊。>
尤其这次,多数由张士慧出面返聘来的老师傅们个顶个是各大名店灶头上的高手。>
否则的话即便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坛宫饭庄还真未必撑得住这么火爆的买卖呢。>
这么一来,自然而然,利润就很可观了。>
现在的坛宫饭庄,连二层小楼带北神厨,每月的营业额加起来能过五十万,毛利始终保持三十万以上。>
像杜阳提及的一百五十万现金。>
那是不算坛宫之前兑换日元的投资,饭庄在宁卫民出国后新赚来的纯利。>
而且还是元旦给各位股东都分红二十万后的结余。>
因此完全可以说,坛宫饭庄的经营水平已经做到目前国内餐饮行业的极致了。>
这才1986年,一年就已经能赚到三百多万了啊!>
怕是北海仿膳和听鹂馆就是绑在一起,聚得全加便宜坊组团,也赶不上坛宫一半的利润。>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好事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面面周全。>
买卖大火也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目前旅游团的包餐坛宫饭庄可干不动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