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臭裨将(2/4)
没错,人力上是不愁,可地方有限啊。>
所以目前,这方面的业务也只能转移到北神厨的坛宫饭庄宴会部去了。>
导致北神厨现在也没有个闲在时候了。>
每天都要开门,没有宴会也得留一个大殿专门接待旅游团。>
但这依然也不是长久之计。>
要知道,一旦举办重大宴会,尤其是有官方参与的。>
北神厨为了保证格调,优先照顾宴会的需要,是要清场的。>
而一旦禁止与会无关的闲杂人等入内,北神厨也就没法提供相应的服务了。>
这样一来,为弥补不足,张士慧和杜阳合计出来的办法,就是希望能在天坛园内再开一个餐厅,专门负责旅行团的餐饮服务。>
否则像这么对付着时间长了,怕是要引起旅行社的不满,影响到彼此的合作关系啊。>
也碰巧了,天坛公园方面发现新春游园会的仿古茶馆这么受游客欢迎,越来越觉得是个好点子,值得把这个项目常态化。>
同样萌生了要在园内开个茶坊的想法,所以双方在这件事上又是一拍即合。>
最后经过商议,决定干脆来个二合一。>
就由坛宫饭庄出资,天坛公园出地方,在公园东天门的外坛寻一处空地,兴建一个中式的二层小楼,办个仿古的茶社。>
这种茶社以卖茶为主,兼卖点心和饭菜。>
和正经餐厅的差别,不仅在于茶社的建筑前后多数带有遮阴的罩棚,罩棚底下有藤桌藤椅的茶座,必定都要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
能够远衬蓝天,近映红墙,可看花、听蝉、纳凉、闲话、歇脚、看报。>
其实也在于卖茶的服务和一般的茶馆有所不同。>
别忘了,正因为茶社是设在公园中的,所以顾客花钱喝茶,在时间上就不受限制。>
打个比方,客人如果上午来了要一壶茶,大可以喝到晚上落灯闭园。>
若喝到一半,去别处散步或吃饭也没关系。>
只要和茶社说一声,茶座仍可保留。>
而且品茶时候,还可借阅报刊,专有茶社的送报人送报到桌儿。>
除了一般的日报和晚报外,也有画报和期刊,送报人巡回服务,可随看随换。>
这就是这种茶社最得人心的地方。>
像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其实过去就是就是这样的茶社而已。>
此外,天坛公园要办的茶社还有专属于自己的特色呢。>
就是以服务人员的古装扮相来招待顾客,还能提供曲艺表演来娱乐游客。>
想也知道,这样的餐饮体验一定会受到游客们的欢迎,是大有可为啊。>
总而言之,像这样耳边听着张士慧和杜阳的工作汇报,又受到了天坛公园管理层、乔万林和坛宫饭庄上下众星捧月的接待,热情亲切的欢迎。>
宁卫民回国后在坛宫饭庄的这第一顿饭,还没吃进口中,就让他觉得舒心无比。>
他欣慰的发现,都说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这话还真是不假。>
老巢这边自己好像还真不用怎么操心了。>
就冲张士慧和杜阳都这么精明能干,就冲他们俩能够在工作中摒弃前嫌,有商有量。>
就冲上头有乔万林在服务局关照着,就冲天坛公园和坛宫保持着如此和睦的协作关系。>
坛宫饭庄就不可能不挣钱,经营上就不可能搞不好。>
看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