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天下流民叩京师!(2/4)
拽出块染成褐色的硬馍。
那馍上整整齐齐排着七个月牙状齿印,最深的豁口处还嵌着半片发黑的黍米壳。
太子手腕翻转间,硬馍"当啷"砸在青铜地砖上,竟将砖面龟甲纹砸得逆旋三寸,贡院方向传来古柏轰然倒地的闷响。
"允炆..."朱标喉间涌出的血突然转为诡异的靛青色,指尖在硬馍表面摩挲出沙沙声响。
浸透血渍的黍米壳簌簌剥落,露出馍心暗藏的半枚玉质虎符。
朱元璋肋下箭疤紫光大盛,当年陈友谅座舰的残木竟从太庙方向破空飞来,箭簇般钉入朱允炆脚前三寸之地。
少年太孙怀中卷轴无火自燃,烧焦的"南北分卷"条款灰烬里钻出七条赤链蛇,首尾相衔盘成北斗状。
朱标涣散的瞳孔突然定住,染血的硬馍滚过蓝玉战靴上的箭痕,在地砖裂纹交汇处立成不倒之姿。
檐下冰棱坠地粉碎的瞬间,众人分明看见馍上齿印在砖面投下的影子,竟是靖难之役阵亡将士的名录。
"泡...软..."太子指尖最后一点温热渗入虎符裂隙,贡院坍塌的古柏年轮间突然涌出墨汁般的黑潮。
朱允炆尚未惊呼出声,那硬馍上的半月牙印已在地面烙出深坑,坑底隐约可见燕山铁骑踏碎的冰河。
奉天殿的铜鹤香炉突然倾倒,青烟在半空凝成虎形。
朱标染血的指尖划过玉符纹路,御案上的《皇明祖训》无风自动,书页间浮现出永乐年间才会出现的九边布防图。
"允炆...这馍..."太子喉间涌出的靛青血珠坠在黍米壳上,竟将青铜地砖蚀出星宿图纹。
蓝玉战靴上的箭痕突然渗出紫红锈迹,这位征战沙场二十载的老将踉跄半步,仿佛被某种无形力量攫住咽喉。
殿外三千举子的诵读声穿透窗棂,朱允炆跪行时腰间玉带钩刮过地砖,尖锐声响与《大学》章句混作奇特的韵律。
倒悬在藻井的冰棱接连炸裂,碎晶里折射出七种不同制式的军旗——那是未来靖难战场上才会出现的藩王图腾。
"爹!"少年太孙的哭喊带着奇特的共鸣,檐角铜铃应声而裂。
碎屑坠入朱元璋怀中的《清丈田亩册》,墨迹遇血竟游走成河洛图。
老皇帝肋下箭疤迸射的紫光里,陈友谅座舰的残木碎片正在太庙梁柱间震颤,仿佛六百亡魂即将破封而出。
朱标涣散的瞳孔突然聚焦,硬馍滚过蓝玉战靴时带起一串火星。
当黍米壳尽数剥落,半枚虎符与地砖裂纹完美契合的刹那,贡院方向传来山崩般的巨响——那株千年古柏的每圈年轮都在渗出墨汁般的黑潮,枝干断面赫然显现金陵城墙的微缩投影。
"泡...软..."太子最后的气息化作白霜覆在虎符表面,奉天殿十二道盘龙柱同时浮现血丝。
蓝玉佩剑自行出鞘三寸,剑身映出的却不是殿内景象,而是居庸关外风雪中疾驰的玄甲铁骑。
朱元璋的泪水在《清丈田亩册》上晕开时,朱允炆突然按住正在焚烧的"南北分卷"灰烬。
七条赤链蛇盘成的北斗指向北方,少年太孙沾血的指尖按在天枢位,贡院废墟突然升起百道青光没入云端——那是本应锁在文渊阁的历代状元答卷。
五更鼓声穿透黑雾时,朱允炆摇摇晃晃站起。
他撕下烧焦的衣袖裹住虎符,踏过地砖上渐冷的血泊,绣金靴底恰好踩住北斗蛇阵的瑶光位。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少年清越的嗓音竟压过了三千举子的诵读:"今科考题更易——"
蓝玉握剑的手背暴起青筋,剑穗流苏无风自动。
老将军看见太孙的影子在晨光里突然拉长,那轮廓分明是十年前病逝的开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