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东出(2/4)
,如今我大乾南方繁华,而北地酷寒,是以少有百姓愿意千里迢迢地迁往这里,放牧人员确实不足。”>
楚歌点点头,这点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如今,南方地区的人口还远远未曾饱和,随着大乾工业化进程加快,各地都缺少人口,各地都不想人员和人才外流。>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官员,自然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上故土难离,就连他这个皇帝,也无法强迫、也不愿意强迫百姓搬迁到他们不愿意来的地方。>
另一方面,小冰河时期的北方,南方百姓骤然来到北方,从温暖如春变得严寒风雪,这些人还真的无法适应。>
后方的袁绍见楚歌通情达理,心中松了口气继续道:“另外,我等考察过,牛羊逐草而居,牧草丰盛的地方大都在更远的北方,而这些地方,陛下当初并未拿出竞拍。”>
楚歌看了袁绍一眼,笑道:“当初朕不把更远的地方拿出来竞拍,是因为还有草蛮余孽幸存,况且,在更遥远的北方,还有比鲜卑、南匈奴等更强大的部落在南下,你等走得太远,可不安全。”>
“有比鲜卑、匈奴更强大的部落?”>
“然也。”楚歌点头道,“草原辽阔,甚至大于我中原之地,在草原中部,有一部族名蒙古,如今正是蒙古人最强盛之时,其领导者被草原各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意为如同海洋般强大的的帝王,早些时候本初见过东海,当知此意吧。”>
袁如和王允相视一眼,有点不相信,又有点担心自己等人承包下来的牧场。>
两人的神色被楚歌看在眼里,笑着安慰道:“监察院有派人监视蒙古人的动静,若是其南下,朕自会派兵抵御,这草场既然属于我大乾,自然永远都是。”>
“陛下神武。”众人连道。>
对于楚歌的承诺,袁绍和王允是相信的,他们当初可是直面大乾兵锋的存在,更何况如今的大乾坐拥两国之地。>
国内欣欣向荣,文治武功日日增强,哪怕有比五胡更强大的部落,两人都相信大乾会轻松打败对方。>
走着走着,楚歌突然道:“既然你们觉得北方的草场更好,那就派人去占据,去放牧,朕不管其他,只要求我大乾的未来,不缺牛羊和战马,你等可能做到。”>
“是,陛下,我等定不负陛下所望。”>
北方商盟的众人大喜,陛下的一趟巡游,竟然白白让他们取得更多的牧场承包权,实在是意外之喜。>
众人看看袁绍,又看看王允,想到陛下这次北上巡游,把贵妃娘娘——貂蝉也带在身边。>
众人不由再次感叹王允的老而弥坚。>
巡视了北方牧场后,楚歌还对边关的防御状态和百姓生活进行了了解。>
总体来说,没有对手的边关将领有所懈怠,对此楚歌也没说什么,当兵的每日操练,却又没敌人过来,自然会有所懈怠。>
对于这种情况,楚歌想了下,决定增加轮换次数,新的人员到一个陌生地方,又是边关,往往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警惕。>
至于今后蒙古人真得抵达大乾,他自然会派其他大将前来镇守。>
从北方回来,时间也进入了深秋。>
这天蔡邕进宫觐见。>
“陛下。”>
楚歌看着老丈人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好奇道:“蔡大人有何难言之隐,但说无妨。”>
听了楚歌这话,蔡邕想了下,终于开口道:“陛下,老臣听说您开春后又将东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